📝

BN.如何阅读一本书

📖 书籍信息


封面
 
书籍信息
书名
作者
状态
待开始 阅读中 已读完
为什么读
简评
喜爱度
🗓阅读记录
阅读记录和成就
 

🌈 实践


🕸全局与骨架
用几句话概况全书内容
用思维导图,结构化记录本书的核心观点。
 
 
 
🦋对我的改变
阅读量<思考量<行动量<改变量
🗃读后感
读完该书后,受益的核心观点与说明...
 

🔖 书摘


书里那些有趣、有用的内容、观点、思想。

碎片导论

  1. 真正的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阅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向你的既有理解力做挑战。——p11
  1. 阅读艺术:这是一个凭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借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1. 千万别读错书!
  1. 检视阅读: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是最完整的阅读,它是在有限时间内充分了解一本书的艺术。你的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你应该会问:这本书在谈什么?这本书的架构如何?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这是哪一类的书?
  1. 分析阅读: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是最完整的阅读。
  1. 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拒绝和消化的。

检视阅读

一、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对应情形:遇上陌生的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一本书。
步骤:
  1. 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
  1. 研究目录页。
  1. 简约索引,快速评估书中涵盖的议题。
  1. 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1. 开始挑几个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1. 翻开书随意读两段,有时连续读几页。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同时也可以关注下后记。

二、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1. 基本准则: 头一次面对一本较难的书,通读一遍,不要碰到不懂的地方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1. 阅读速度:大多数人有能力比现在阅读的速度更快一点。速度取决于读物的性质和复杂程度,每一本书,不论多难度也有无关紧要的间隙部分可以读快一点 。没一本好书,也会有困难的地方需要慢读。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
  1. 倒退与逗留:切忌倒退与逗留,专心致志阅读提高理解。理解力就是比回答书本内容一些简单问题还要多一点的东西。

三、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本书已经数度讨论过主动的阅读。主动阅读的核心,那就是: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
阅读的艺术就是要以适当的顺序提出适当的问题。关于一本书,你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检视阅读中要回答的问题: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
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者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第四,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四、如何做笔记

在书中勾勒笔记。
结构笔记:回答检视阅读三个问题(见上),最好将笔记做在目录页或书名页。
概念笔记:分析阅读
辩证笔记:主题阅读

五、养成阅读的习惯

艺术与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依照规则来运作的人。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地运作联系之外,别无他法。
为了要忘掉这些单一的动作,一开始你必须先分别学会每一个单一的动作(指滑雪)。
规则的多样化,意味着要养成一个习惯的复杂度,而非表示要形成多个不同的习惯。在达到一个程度时,每个分开的动作自然会压缩、连结起来,变成一个完整的动作。当所有相关动作都能相当自然地做出来时,你就已经养成做这件事的习惯了。

分析阅读

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的书,而且越早知道越好。
规则二: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的篇章列出来,说明它们是如何按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的。
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一、一本书的分类

  • 从一本书的书名中我们应该能获得这本书的基本资讯,如果我们心中有一个清晰的分类标准,最好能将它分类。除了阅读书名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检视阅读的略读来帮助我们将这本书分类。当我们知道这本书是哪一类的时候,更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要知道这个类别的书在谈什么,这类书的论述方式、思考方法和阅读方式等一系列相关针对该类书的特别之处,这就是规则一的目的,那便是分类后的特别对待。
  • 书籍主要分为虚构性的小说类和说明性的论说类。
  • 一本论说性的书主要目的在于传达知识,“知识”在这样的书中被广泛的解说着。任何一本书,如果主要内容是有一些观点、理论、假设、推断做组成,并且作者多少表示了这些主张是有根据的,有道理的,那这种传达知识的书就是论说性的书。
  • 进一步,我们将论说类的书分为实用性和理论性作品。
  • 实用性:任何一本指南类的书、任何一本告诉你该做什么和怎么做的书。所有说明某种艺术的学习技巧,任何一个领域的实用手册,像是工程、医疗、烹饪,或所有便于分类为“教 导性“的深奥论述,如经济、伦理或者政治的书,都是实用的书。还包括任何一种演说也是实用性的。
  • 理论性:理论性的作品又会被分为历史、科学和哲学等。历史就是记事,大多好的历史书都是讲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 针对科学和哲学,如果一本理论的书所强调的内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经验,那就是科学的书,否则是哲学的。相对而言,哲学家所提出来的事实或观察,不会超越一般人的生活经验。科学家是以实验为基础,或依赖精确的观察研究,而哲学家只是做在摇椅上的思考着。科学家会从他特殊的经验的结果作举证,哲学家却会以人类的共通性作例证。
  •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千万别迷信上面这些简单的分类方法,要保持怀疑的态度,要有一个自己分类的标准,而且要尽可能是这个标准完善和正确,在真正的阅读时来确定某一本书的分类。

二、透视一本书

  • 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
  • 对于“整体内容”,光是一个模糊的认知还是不够的,你必须要确切清楚地了解才行,只有一个方法知道你是否成功了,那就是你必须用几句话,告诉自己或别人,这整本书在说什么。
  • 结构与规划:为了到达规则二的目的,了解结构与规划,以便能更好的叙述整本书的大意。有时候作者会在前言说明他整体内容的设计,比如论说性的书开宗明义就会将要点写在第一段文字中。如果像这样的,作者提供了帮助,不要因为太骄傲而拒绝,但是也不要完全依赖他们在前言中所说的话。你可以借着作者对内容提示的指引来读,但永远要记得,最后找出一个架构是读者的责任,只有当你读完整本书,才能诚实的放下这个责任。然而,我们又要狠清楚的认识到,一位好的作者会经常想要帮助你整理出他书中的重点,例如在书名、前言和序中给你一点关怀。其次,是要小心,不要把作者提供的重点摘要,当做是它们绝对又唯一的说明。
  • 驾驭复杂的内容:如何为一本书拟大纲呢?这里的技巧就是规则三所期许达到的,将书中重要的部分列举出来。这里还有一个现成的模板。
(1)作者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个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三个部分谈的是什么。
(2)第一个部分有分为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为X,第二个段落为Y,第三个段落为Z。
(3)在第一个部分第一阶段,作者有三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A,第二个重点是B,第三个重点是C。
但是,这样列大纲即使在你能娴熟运用阅读技巧的时候也是个浪费。所以,你只需为特定需要二对特定部分进行这种运用。而且你要了解,影响你指向这个规则的程度的因素,不光是时间与力气,你的生命是有限的,终有一死。一本书的生命也是有限的,就算不死,也跟所有人造的东西一样是不完美的。因为没有一本书是完美的,所以也不值得为任何一本书写出一个完美的纲要。你只要尽力就行,你只要能理清作者的思路就行。
  • 阅读与写作的互惠技巧:写作与阅读是一体两面的事,就像教书与被教一样。读者是要发现书中隐藏着的骨架,而作者则是以制造骨架为开始,但却想办法把骨架隐藏起来。他的目的是,用艺术的手法将骨架隐藏起来,或是说,在骨架上添加血肉。如果他是个好作者,就不会将一个发育不良的骨架埋藏在一堆肥肉里,同样的,也不会瘦得皮包骨,让人一眼就看穿。如果血肉匀称,也没有松弛的赘肉,那就可以看到关节,可以从身体各个部分的活动中看出其中透露的言语。
一部作品应该有整体感,清楚明白,前后连贯,这确实也是优秀写作的基本原则。所谓文章清楚明白,就是跟纲要的区隔是否清楚有关,所谓文章前后连贯,就是不能把不同的重点条理有序地排列出来。
  • 发现作者的意图:这是规则四的要求,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问题或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就是一个答案或许多答案。作者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告诉你他的问题是什么,就像他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告诉你他的答案是什么,而只是通过某些婉转的方式透露出来,身为读者,你都有责任尽可能精确地找出这些问题来,并尝试着努力寻找答案,不过你觉得这些事情在你掌握一本书的整体精神和重要部分时候已经做过了,那是正确的,这个规则的确会和前面两个有重复的地方,但单独列出来是为了帮你应付一些很困难的书,它能从另一个角度帮你质问自己,质问这本书,来达到看清这本书的整体和部分,遵守它,能让你和前面两条规则前呼后应,浑然一体。但是,当你找到了这些问题而且也获得了答案,千万别天真的以为,你可以从作者所写的作品中看透他的内心,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那么,问哪些问题呢?在这里提供一些,首先是理论性的问题: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或为什么有这样的事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及特征是什么?与其他类似事件,或不相同事件的关联是什么?这件事如何进行的?
其次是实用性的问题: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要达到某种目的,应该采用哪些行动?以什么顺序?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或怎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回比那样做好以下。
  • 总结:分析阅读第一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四个规则:
  1. 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1. 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1. 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以后,再将各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1. 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三、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不管阅读时什么类型的书,关键是要提出四个基本问题,现在仍重复如下:
  1. 整本书在谈什么?
  1. 这本书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1. 这本书真实吗,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1. 这本书跟我有关系吗?对我有什么意义呢?
关于实用性的书,还有一个事实要牢记,那就是任何实用性的书都解决不了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任何实用性的书只为你行动提供了指南或者方法,而解决问题只靠你切实的行动。而且在行动中,你要明白,实用性的书提供的也只是同类型特殊状况中的通用规则,而在实际中你还要学会判断、学会应变来应用书中的方法。

一、阅读实用型的书

  1. 两种实用性的书
实用书的特性:实用书的作者多少是个雄辩家或宣传家,他在书中讨论的方法必须要打动你的心智。他有时候会试图隐藏他的雄辩,让你不经过思考就相信他说的是事实。他可能会激起你的情绪反应,左右你的意志。
两类:第一类,基本上都是在说明规则的。在阅读一本以规则为主的书时,要找寻的主旨当然是那些规则。阐述这些规则通常是用命令的语气,它在建议你某件事时应该做的,值得做的,并保证这是可行的,而且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类,主要是在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其中的主旨与论述就跟纯理论性的书一样。其中的主旨在说明某件事的状态,而论述就是在强调真的如此。
2. 说服的角色
当你在阅读任何一种实用书时,你一定要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作者的目的是什么?第二,他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当你评断一本实用性的书时,你是否接受他的结论,与他提议的方法。
如果你真正读懂了一本实用的书,就知道这本书的基本共识、主旨、论述是什么,就能觉察出作者的雄辩与“情绪用字”,知道自己是被说服的对象而在处理作者的诉求方面大有余地。
因为实用问题的特性,也因为所有实用作品中都混杂了雄辩,作者的“性格”在实用书中就比理论书中还来得重要,所以你在读实用书的时候还要了解一下作者的人格、生活和时代背景。
3. 四个问题的改变
第一个:这本书是在谈些什么?基本没变,但是注意一个决定性关键问题: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因为,在实用书中,知道作者要做什么,也就等于知道他想要你做什么,这至关重要。
第二个:这本书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基本未变,但是在找出作者的共识、主旨和论述之后,你要发现并了解作者所建议的、到达他目标的方法。所以,分析阅读的相关规则就有了小小变动。规则四调整为:找出作者想要你做什么?规则八调整为:了解他要你这么做的目的?
第三个:这本书真实吗?实用性的书,虽然也会与真实作比较,但最主要的却是你能不能接受作者的宗旨——他最终的目标,加上他建议的达成目标的方法——这要看你认为追求的是什么,以及什么才是最好的追求方法耳钉。
第四个:这本书与我何干?如果在阅读一本理论性的书之后,你对那个主题的观点多少有点变化,你对一般事物的看法也就多少有些调整。赞同一本实用性的书之后,却确实需要你采取行动。

二、阅读想象文学

  1. 阅读想象文学的“不要”
论说性作品传达的是知识,而想象文学在阐述一个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能借着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如果成功了,就带给读者一种享受。我们都是经由感官与想象来体验事情。我们都是运用判断与推论,也就是理智才能理解事情。小说主要运用想象力,这与理性的科学或哲学相反。但其实两类书都需要这两种思维,只是侧重不一样。
不要之一: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阅读论说性作品,读者应该像个捕食的小鸟,经常保持警觉,随时准备伸出利爪。在阅读小说时,相同的活动却有不同的方法。这甚至可以说是有点被动的活动,或者更恰当地说,那是带着活力的热情。在阅读一个故事时,我们一定要用那样的方式来表现,让故事在我们身上活动。我们要让故事贯穿我们,做任何它想要做的事。我们一定要打开心灵,接纳它。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会深深满足我们平时未曾接触的部分自我。
不要之二: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
不要之三: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对一个好故事来说,所谓“真理”就是一种写实,一种内在的可能性,或与真实的神似。我们阅读小说时,我们想要的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只要确实可能在小说家笔下所创造,在经过我们内心重新创造的世界中发生,就够了。
2.  阅读想象文学的一般规则
阅读一部伟大文学作品的规则应该达成某种深沉的经验为目标。这些规则应该尽可能去除我们体验这种深刻感受的阻碍。以前各组规则调整如下:
第一组规则:架构性规则——找出作品的整体及部分结构——拟大纲的规则。调整为:
1.你必须将想象文学分类。
2.你要能抓住整本书的大意。一篇故事的大意总是在情节中。注意:情节代表的是整本作品的大意,而整本作品才是经验本身。
3.你不仅要能够将整本书化为大意,还要能够发现整本书的各个部分是如何架构起来的。即你要了解情节的各个部分,并掌握各个部分是如何连贯起来的。
第二组规则:诠释性规则——定义与诠释书中的共识、主旨与论述。
第三组规则:评论性规则——评论作者的学说,以赞同或反对的意见完成我们对他的作品的理解。

主题阅读

在主题阅读中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准备阶段,另一个是主题阅读本身。让我们复习一下这些不同的步骤:

一、 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1) 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
(2) 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二、 主题阅读: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1) 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2) 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 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 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
(5) 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注意:理想上,要一直保持对话式的疏离与客观。要做到这一点,每当你要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 相关资料


⛳️本书相关
🗄我的相关文档
📚同类型书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