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中文环境下的英语启蒙误区1 英语启蒙早有用吗?2 26个英文字母背后的故事6 英文输出的几个误区1 七岁安妮阅读速度超宝爸2 初识Phonics教学法3 Phonics与阅读能力5 Phonics的孪生姐妹Sight Words6 用Phonics背单词8 Phonics与语法规则1 Phonics是科学阅读的技能2 北美分级阅读学问多3 选书的五个手指法则4 科学选书的I PICK原则5 北美出版社的分级阅读体系6 选书不当的教训8 美国教育部学前班阅读标准1 语感启蒙从韵律和节奏开始2 学Phonics前先训练韵律节奏3 阅读中的韵律节奏训练4 被忽视的有感情流利阅读5 学习Phonics需要什么前提?6 情境对应提高阅读理解能力7 培养演讲口才从学前班开始1 英语思维难在哪儿?2 别让语法偷走语感3 妈妈英语不好宝宝照样行4 营造家庭英语小环境5 音频是妈妈的好帮手6 亲子阅读重点是情境对应7 原版绘本亲子阅读三步曲8 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9 英语启蒙具体问题答疑10 英语学习中的非英语问题
引言
尊重语言学习以及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用母语的方式和中文学习的模式来思考英语启蒙的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原汁原味素材的输入,从听力辨音能力和情境对应能力两个基本点入手,建造第二母语的游泳池。
一、中文环境下的英语启蒙误区
哑巴英语绝不仅仅是输出环节的问题,造成哑巴英语真正的原因在于输入环节中原汁原味的英语听力输入量不够、中英互译的思维模式以及死背单词语法所造成的情境对应能力的不足。
1 英语启蒙早有用吗?
英语启蒙早晚的关键不在于学习多少单词和句子,而在于听力辨音能力的培养。从出生开始,越早输入英语语音信号,孩子的听力辨音能力、听觉记忆能力就越强。
清华幼儿英语的《语感启蒙》
《洪恩巴迪英文童谣》
Kidsongs系列
音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退化
儿童期学第二语言,大脑会有分区地去存储这些语言信号,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能力也一样会退化。一般认为十二岁是个界限。年龄越大,语言的学习对于母语的依赖越强,最后,只能按照外语的方式来学习。
听的能力,听力辨音的能力是关键。辨音能力强的孩子,能很快把别人的话进行拆分,这个时候他们听到的不是一个个抽象的单词,而是一个个有意义的片段,然后对应上具体的情境,就可以明白是什么意思,并且马上可以输出。
从国内孩子的情况看,孩子对英语语音接触的越晚,接受度越低。
目前有些中文水平高、很少听英语的孩子,英语启蒙初期的排斥就比较厉害。
如果说,人的辨音能力真的是婴儿期最强、以后逐年减弱的话,那么从出生以后就开始进行语音信号输入对孩子的英语学习应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孩子大脑中存储了大量正确的英语语音,以后再听到的时候就会更容易接受和识别。
2 26个英文字母背后的故事
上面的字母歌中,大小写的发音完全不同。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第一个字母发音用的是字母名字,也就是Letter Name,和我们唱的字母歌中对字母的发音是一样的;而后面小写字母的发音用的是Letter Sound。这个时候我才明白,原来一个字母具有两种属性,一个是Letter Name,一个是Letter Sound
6 英文输出的几个误区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当他准备好了的时候,你想不让他输出都难。但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大人的要求只能让孩子退缩,甚至产生畏惧心理
1 七岁安妮阅读速度超宝爸
第一,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words in each block增加一次阅读的词汇量
阅读时,是一块一块地读,而不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读,增加每次阅读的块的词汇数量,就可以提高速度。练习时,把书拿得离眼睛远一点,持续练习二十分钟就会见效。
第二,Reducing fixation time减少阅读一个块的时间
通过Phonics拼读单词、熟练掌握那些占据阅读量50%左右的220个Sight Words(常用词),然后靠大量阅读来巩固,最终实现快速流利阅读。
安妮四岁以前,除了听,没有别的运用英语的机会,所以她的英语阅读是在上学前班以后才真正开始的。当然,那个时候我不懂,以为阅读就是阅读,后来才知道,韵律节奏也被加拿大老师看作是阅读的基本方法之一,这是后话了。
2 初识Phonics教学法
Phonics的三个要素:Letter(字母)、Sound(音)、Blending(拼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里的Blending可以是简单地用Letter Sound直接拼读出单词(比如:h-a-t → hat),也包括拼读出字母组合的Sound(比如:b-l → bl),然后这个组合再和其他的Sound一起拼读出单词(bl-e-ss → bless)。当然,随着学习的深入,还会区分出音节以及更多的Blending的内容。
英语国家母语教学不学音标,普遍学的是Phonics。
3 Phonics与阅读能力
Phonics是阅读必备的技能。依靠Phonics技能进行大量阅读,进而扩大Vocabulary(词汇量)和提高Fluency(阅读流利性),最后提高Comprehension(阅读理解能力)。
理论上说,有了这种技能,对80%的英语单词能够见到单词就读出来,听到读音就正确地拼写出来,就是所谓的“见词会读,听音会写”。
要学好英语阅读需要遵循的路线图:首先要有Print Concepts(对印刷品的概念),然后是Phonemic Awareness(音素意识),在此基础上发展Phonics的技能,依靠Phonics技能进行大量阅读,进而扩大Vocabulary(词汇量)和提高Fluency(阅读流利性),最后提高Comprehension(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流利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一起构成了阅读能力,而这个能力被北美人称为成功人士必备的能力。
Sight Words
5 Phonics的孪生姐妹Sight Words
Sight Words,顾名思义,就是一入视觉就立即反应的词汇。据说这些词汇占据了阅读词汇量的50%!有了这220个词,阅读的文章中,你就有50%的单词都认识,配合适当难度等级的书进行阅读练习,就会极大地提高阅读速度以及阅读流利性,进而会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
Sight Words 是在阅读中强化记忆的,死记硬背有害无益。
6 用Phonics背单词
加拿大老师对小孩子按照Phonics方法拼写产生的单词拼写错误,是不纠正的,因为以后阅读多了或者单独记忆拼写后,此类错误自然就改过来了。
Rhyming Words中发音相同的单词,结尾部分的拼写也是相同的,因为音—字母、音—字母组合的对应关系正是Phonics的基本假设。
8 Phonics与语法规则
比如第一个词,stop,如果不双写p直接加-ed,那不就成了stoped,就会读做st-O-ped(大写的O表示这个音为long vowel,发字母名字本身的音,“欧”),当然不对了。”
看到这里,您一定明白了,这的确不需要记语法就能解决,而且永不出错。因为按照Phonics规则,拼写变化后,整个词读音都不对了,那就需要一些变化来保持单词原来的读音,比如双写最后的辅音字母,比如把单词结尾的y改为i,比如什么时候加s,什么时候加es,等等。
Phonics这种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学的东西,老外从小就大学特学,是作为学习阅读的根本方法来重视的,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少我们必须要背的语法规则?
1 Phonics是科学阅读的技能
实际上,Phonics是阅读的方法,单词是末,阅读才是本。国外的Phonics教材,都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Learn to Read,可见Phonics是和学习阅读而非背单词联系在一起的。不去同步阅读地学Phonics,就是舍本逐末,学完也就忘了。抛开单词,仅仅就Phonics本身,相比阅读而言,那也是阅读才是根本——如果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来学习阅读,那我们完全可以忘记Phonics!
2 北美分级阅读学问多
一般是用一个Benchmark(标杆)的书让孩子读,然后做Running Record(流水记录),记录Phonics水平以及词汇情况,再通过提问、让孩子重述故事等方法考查其理解水平。到二年级,即使对于课堂上读的书或者教材,老师要求的标准也是能理解70%的内容即可,并非像我们理解的精读,必须完全弄明白每一个细节。
3 选书的五个手指法则
Five Finger Rule的规则是:随便找出书中有代表性的一页,让孩子出声地试读。如果遇到一个单词卡壳了,则竖起一个手指;如果五个手指都竖起来了,这页还没有读完,则这本书太难;如果读完这一页一个手指也没有竖起来,或者只竖起来一个手指,则这本书太简单。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单词卡壳,不是我们中国人认为的单词不认识,而是孩子读错了没有自己纠正过来,或者不能根据掌握的Phonics读出来——见词会读,正是学习Phonics的功效之一。
如果发现几乎没有什么书能读,那是因为Phonics技巧以及最简单的那几十个Sight Words太欠缺了。
4 科学选书的I PICK原则
I PICK: I choose a Book that has a Purpose (Why am I reading it?), Interest (Do I like the theme of the Book?), Comprehend (Will I understand what it says?), and Know (Can I read most of the words?).
孩子自己读,应该选择比对应等级难度低一些的书;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可以选择对应难度等级或者再稍具一点挑战性的书。
5 北美出版社的分级阅读体系
Interest Level——兴趣等级:3—5,表示这本书一般三至五年级的孩子感兴趣;Grade Level Equivalent:2.5,表示Grade Equivalent Level(GEL,与年级对应的等级,有的也缩写为RL)是2.5,也就是难度大约是二年级已经上了五个月的学生(每年按照十个月计算)的平均水平;类似的水平,用其他的难度等级来表示,就是:Lexile Level:480L;DRA:28;GRL:M。
家长给孩子选书到底应该采用哪个标准呢?我认为应该采用GEL,因为家长给孩子选的书或者和孩子一起读的书大都是泛读,而且阅读量很大,尤其是章节书,孩子感觉的难度比学术上的难度更重要,因为孩子的感觉,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兴趣以及信心!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见过的出版社给的书单中同时标出了GRL和GEL,原来一个是给老师参考的,一个是给家长参考的!
GEL很多时候被缩写为RL—— 那种RL:2.5之类的就是GEL为2.5,而有的出版社出的书上的RL2不是GEL,而是绝对难度的二年级,这种只标整个年级的难度分级,因为跨度太大,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参考价值。
6 选书不当的教训
遵循分级阅读的规律,使用I PICK原则选书,不能违背。在具体操作上,以兴趣等级和难度等级为参考,难度等级以GEL为参考。兴趣等级永远选择适合年龄的。如果您的孩子阅读水平中等,则难度等级也选择适合年龄的;如果您的孩子是阅读天才,则选择高难度等级的书;如果您的孩子阅读水平低于同龄人的水准,则要选择低难度等级的书籍。
有的绘本虽然文字不多,但句型可能复杂,而且词汇难度可能更高!个人感觉,如果孩子很小就放弃了绘本,对想象力、观察力、理解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可能都会有影响。毕竟读书不仅仅是认字,它应该是一种综合的人生体验才对!
8 美国教育部学前班阅读标准
学习英语的次序应该是从字母开始,不仅仅是认识字母本身,重点是学会字母的音。然后Phonics入门、Sight Words、Phonics提高、建立词汇量,最后实现用英语表达想法,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大量阅读来达到的,当然中间贯穿着阅读理解的逐步提高。
Daily Five
1 语感启蒙从韵律和节奏开始
每周一次或者几次。除了读一些内容简单、韵律节奏非常明显的书,更多的是和小朋友们玩互动游戏,儿歌、童谣、动作歌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2 学Phonics前先训练韵律节奏
Phonics只是解决阅读中单词的拼读问题,而韵律节奏等语感训练则贯穿在阅读的各个阶段。没有好的韵律节奏,学会了Phonics后也不能做到流利阅读。
而英语的重音则是英语的基本组成部分,分布在每一次有效的语言交流中。这里说的有效的语言交流,是指能够表达一定意思的短语或者句子。而且英语的重音,不仅仅是我们音标中学习的单词的重音,更重要的是短语、句子,也就是所谓的意群的重音。
3 阅读中的韵律节奏训练
每周末回家,这个夹子都会带回课堂上学习过的Poems, Songs, Rhymes,家长应该给孩子读,让孩子体会语言的Flow(流动性),让孩子练习直到能够read fluently and smoothly。并且特别提醒,要make reading fun!
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单词的词义,重视对句子的理解程度,但是他们并没有把这作为阅读的基础。他们是通过Phonics、Rhymes等把辨音听读、韵律节奏等作为启蒙期的重点。他们要求家长帮助孩子阅读,也是从这两方面开始的,可以说这两方面是英语阅读的基石。
4 被忽视的有感情流利阅读
有感情流利阅读=前期听力积累+流利阅读+快速阅读理解+朗读训练。
:Word work, Listening to reading, Read to self, Read to someone, Writing,一周中每天至少有一次Daily Five的课,孩子可以自己选每次做这五项中的哪一项,但不能重复,全部做过一遍后就重新再来。
如果你现在的目的就是要流利阅读,只要孩子能够用Phonics的技能把音拼读正确,那就没必要查。或者说,至少没必要在第一遍读的时候就查。要鼓励孩子边读边猜,这样,和书中的图片、上下文结合起来,孩子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如果觉得有必要验证或者实在猜不出来,又觉得有查的必要,那就最后再查。这样,对流利阅读也没有影响。也就是说,同样一本书,每一遍读的目的也可以不一样。前几遍就是拼读流利,最后如果觉得理解有障碍,再查词典。这样,实际上也是把国外阅读的两个步骤在一本书中给分解了。尤其是后查的方法,可以避免孩子陷入一定要查明白什么意思才敢读出来的误区。
High Interest Level, Low Reading Level”
5 学习Phonics需要什么前提?
ESL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用安妮老师的话说,在语法方面对他们很有帮助
6 情境对应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Connection是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的有效方法。理论上很容易解释:理解,本身就是把见到的事情和大脑中的记忆去对应,建立了关联,我们的大脑就知道书上说的是怎么回事了。另一方面,要更好地阅读理解,就要求做到读者在阅读时的主动参与,也就是要求读者要主动地联想。
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并且让孩子挑最喜欢的部分给家长复述。这都与阅读理解有关。
读书后的提问和大家的讨论同样重要。
7 培养演讲口才从学前班开始
Show and tell——就是孩子拿喜欢的一样东西展示给大家,然后讲给大家听,这也是演讲的雏形。开始的时候没在意,后来到了一、二年级,花样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我才明白:人家这是从娃娃抓起,全面训练综合能力。
1 英语思维难在哪儿?
当儿童接触一种语言的时候,首先听到的是它的语音信号,然后就要寻找对应的图形信号。
弥补的方式之一,就是看动画片。动画片中有很多口语表达方式。
国外的儿童英文读物,非常多的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事——吃什么、玩什么、生日party、掉牙、学校生活、幼儿园活动、交朋友等等。基本上国外孩子真实生活中的场景在书中都有体现。
摆脱中式英语最关键是要学会情境对应,积累不同场景下的表达方式。
按照母语的方式,用最自然的方法学习英语,从声音和图形、场景的对应来学习英语,才有可能摆脱中文思维的控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大量情境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阅读的作用要比看动画片更广泛、更持久些。
2 别让语法偷走语感
背单词、练句型、记语法是中国人学英语的三大法宝。
多听、多读的输入,有了情境和表达的对应,有了语感,即使不学语法,不知道said是say的过去式,照样不会出错
换句话说,句型也好、语法也好,当它们失去了情境的时候,就成了死句子,只能背,不能说。
语法该不该学?我觉得安妮老师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语法了解它的一些规律。但是,这个过程不应该前置,尤其不应该用语法规则来学说话。语法是为写作服务的,而写作也不能全靠语法。书读得多了,知道的表达方式自然就多了。中国的语文老师也说,孩子小时候阅读量少,高年级写作就上不去,是同一个道理。
3 妈妈英语不好宝宝照样行
就拿孩子学习中文来说吧,一般孩子开始进行比较完整的表达应该在两岁左右。之前的两年,应该就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和储备的阶段。然后,二至四岁,孩子开始对故事情节有了自己的理解,能在大人的陪伴下阅读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读物,但是大部分还无法进行独立阅读。四岁左右的孩子处于识字的敏感期,对认字很感兴趣。识字敏感期过后,孩子会对整段的文字感兴趣,有的甚至一段时间内读书只看有字的,这也是孩子自主阅读的真正开端。当然这个阶段,有的孩子开始得早些,有的开始得晚些,早半年晚半年都没有本质的影响。
4 营造家庭英语小环境
第一,大量的英语语音信号。
只要家长有心,三岁以前孩子听上几百个小时的英文儿歌、英文故事以及看些原版动画片之类的东西,是没什么困难的。
孩子的语音识别能力,并不依赖于他对语言含义的理解。有了这样的积累,孩子到了一个环境之后会很容易上一个台阶。而没有这样积累的孩子,可能需要补上这一课。
第二,语言的互动交流。这应该说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要自己和孩子一起先去输入、去吸收,看看国外的动画片、国外的原版书中都是怎样表达的,找出对应场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此后,再遇到同类的场景时,再和孩子一起把书中、动画片中的说法活学活用。这个办法比家长用设计出的句型和孩子用完整的句子对话,要有价值得多。
对于段落、句子,故事情节和场景就是语境;对于单词,那整个句子就是语境。这种对应关系积累到一定量后,孩子再开始输出,一开口就是地道的表达方式和用词。看动画片是这样,读绘本也是这样。换句话说,读大量原汁原味的书,就是弥补中国孩子缺乏对语言的情境对应的有效途径。
引导孩子读绘本,最有价值的方法应该是让孩子将画面和单词、句子对应起来。这样的情境对应,会让孩子摆脱对单词中文含义的依赖。当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出现一个表达方式,孩子想到的是某些场景,而脑子中的这个场景,就是这种表达方式被正确运用的场合;出现一个单词,孩子想到的是在哪些表达中、什么场景下用到了这个单词。这个积累的过程,也就是英文思维的训练过程。
5 音频是妈妈的好帮手
对于较小的孩子,用一些速度较快的音频,他以后的听力辨音能力可能会更好。这是语感训练的重要一步。
6 亲子阅读重点是情境对应
① 平行坐在孩子身边,一手持书,一手搂着孩子;
② 不要在乎发音是否标准,充满感情、表情、语气夸张地读;
③ 让孩子给你翻书页,如果孩子在读到一半时就翻过去了,或者未读就翻过去了,也无妨——不要在乎每页的词是否读完,是否每页都读到了;
④ 每天读三本书(包括一些书的重复,基本上能保证每天一本书的总量);
⑤ 读书时,可以用母语来解释。
我们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符合孩子兴趣的书,再加上合适的引导,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孩子爱上读书。只有爱上读书的孩子,以后才会想方设法去认字,以求了解更多自己不知道的内容。到那个时候,通过Phonics的学习,孩子很容易就会过渡到自主阅读上来了。
亲子阅读,重要的不是读什么,更不是学了多少单词和句法,而是让孩子喜欢上英文书,并且有欲望通过读书去了解外面的世界。这个动力不但会推动孩子的英语学习,更会为孩子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而视野往往比知识更能决定孩子未来的高度。
7 原版绘本亲子阅读三步曲
第一步,用中文辅助理解图片,让孩子找到图片中的乐趣,把图讲透,才能让孩子消除对英文的戒备。第二步,孩子喜欢上了这本书,读过几次后,妈妈找机会把英文词句和图画进行情境对应。最后一步才是读全文,至于读到什么程度还要看文字的难度。
读绘本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这一点目前大家都认同。而如何把观察、想象到的东西表述得有条理,同样是绘本能够带给我们的东西。如果我们在讲绘本的时候,只要求孩子认字、读句子、复述,最后孩子是得到了一点英语上的进步,但是,在其他方面所失去的,可能会更多。
很多时候,我们如果把目标只设定在分数上,我们的孩子就会向考试机器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把读书的目的设定在字词上,我们的孩子就无法品味书本带来的乐趣;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一些,孩子就会自己在摸索中积累能量。而这个能量,能够让孩子面对各种环境的变迁。
8 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
岁以内的阅读,在国外很受重视。有一种说法是,如果六个月以内没有给孩子读书,那么可能孩子就要十八个月以后才能喜欢读书了。我家俩宝对阅读的兴趣都开始得晚,我不知道是不是也印证了这个说法。目前我坚信的是,0岁开始的语音输入是有价值的。而且,这个阶段的语音完全可以不考虑形式和语速——儿歌、新闻、脱口秀节目、动画片、电影都可以成为素材,只要原汁原味的就行。
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应该是从0岁开始就能够做到的。对于我们中国妈妈来讲,读书的时候和孩子的互动、强化情境对应,比具体的文字阅读更重要。如果能够借助音频,加大孩子听的机会,当然更好。
先从简单的英文儿歌开始,然后适当加入动画片,再加入故事的音频。对于抵触听读故事的孩子,则不应该先从读英文开始,而应该先从读图开始。
Phonics上连韵律节奏,下接科学阅读
在对书有感觉、有兴趣的前提下,良好的音素意识和一定的辨音基础是学习Phonics的前提。而学习的过程中,大量同等级别、不同内容的分级读物的训练巩固,又是Phonics从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关键。
不管是听歌、看动画片、还是阅读,最重要的是要点燃孩子的兴趣。
9 英语启蒙具体问题答疑
兴趣的发展过程,就是家长不断观察、不断思考、并最后转化成所提供资源的过程。很多家长买了不少书,但是孩子不感兴趣,利用率很低。原因就在于,这些书不符合孩子的兴趣转换特点,它们只是平面的,没有体系,没有相互之间的结合点。当孩子需要立体地去满足自己兴趣的时候,它们发挥不了作用。
语言的学习语境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读书这个问题上,对图的中文解释是帮助孩子理解语境的一个导入点,然后再用英文和这个语境对应上,最后达到英语和语境的直接对应——让孩子不用反应中文,直接通过反应图片来理解英文含义。
不过三岁的孩子也不大,从现在开始输入,一样很好。我觉得“Peppa Pig”可能有点难,米奇系列和“Maisy”系列应该比较适合。另外我觉得《语感启蒙》比较有用,再有就是英文儿歌了。任何版本的都可以,有什么听什么,只要是原版语音的就好。
10 英语学习中的非英语问题
有人说,孩子天生是为兴趣而来的。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方面,我真是佩服国外教育界所做的不懈努力。而国外的家长,在送孩子参加什么课程的时候最关心的也是fun的问题。用fun开头,最后学习成为孩子自己的事情;而用目的开头,一旦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被挫伤,拒绝接受新知识,再好的教学目的也没法实现。
那些跟在别人后面疯狂下载资源或者到处淘便宜资源的妈妈,注意力往往集中在道听途说哪个资源好上面,恰恰没有花时间去观察孩子需要的是什么。结果是,家里资源一堆,没体系、没次序,尤其又总是关心孩子到底会说了多少、会读了多少、孩子学了多少等等,患得患失心理严重,最后和孩子冲突不断。没多久,这些妈妈就会因为孩子的反抗而放弃了英语教育。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年龄越小,单纯地听越容易实现,而且效果也越好。孩子大了开始喜欢动画片了,就增加一些,但是也还是见缝插针地单纯地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