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君仪:什么是英语透析法本书使用攻略Part 1 怎样学英语才是最有效的1.1 好方法没那么难以坚持1.2 为你的英语学习做减法1.3 为普通人打造的学习方法2.1 学习的准备2.2 第一关:攻克变速纯正播讲类材料(中级)2.3 第二关:突破常速多口音的EnglishPod(中高级)2.4 第三关:American Accent Training(《美语发音秘诀》)(高级)2.5 英语语法的学习2.7 外篇:感受韵律之美——英文有声书欣赏Part 3 透析法大战英文原著3.1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英文原著3.2 手把手教你透析英文读物3.3 保证透析成功的训练计划3.4 上了轨道之后的透析效果4.1 职场充电和英语学习两不误4.2 手把手教你写好英文简历附录1 生活英语小贴士1.4 电脑壁纸透析英语矩阵附录2 资料合集附录3 参考数据3.2 来自英语词汇量测试网的非英语母语人士出国年限与人均词汇量对照表点评
伍君仪:什么是英语透析法
透析(dialysis)即滤膜分析,是一种物质分离技术,利用半透膜使溶胶和其中所含的杂质分离,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和医学领域。特别是在医学上,根据透析原理制成的血液透析器延续了无数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
透析法的基本原则是模拟外国人的生活常态,在技术上完全可以不投入额外的时间,就能提升英语文化水平。
本书使用攻略
运用以“英语播客”为主的播讲类材料进行大量的听力输入,同时着手打造你的标准口音以及语法基础。
英文原著”不局限于英文图书,而是从图书逐步扩展到真实环境下的多媒体实时视听资讯
Part 1 怎样学英语才是最有效的
“学英语,要么彻底放弃,要么就一鼓作气,彻底把英语学好。”
立刻扔掉你手中的词汇书
在各种听力和阅读材料中学习单词、积累单词才是正道
语法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语法知识,你不可能读懂各种长句子和结构复杂的句子
口语不好的真正原因
听力输入量实在太少,对英语语音的模仿练习太少
1.1 好方法没那么难以坚持
了解他的生平及著作
南加州大学的荣休教授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博士
(1)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
(2)“i+1”公式。
(3)窄域输入(narrow input)。
所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先学习适合自己级别的内容,待水平提高后再去接触下一个级别的材料。
(4)情绪机制。
英语学习必须建立一个系统化、可量化的流程,规定好整个学习周期的时间,彻底突破!
英语学习若不能一鼓作气,不如彻底放弃!
1.2 为你的英语学习做减法
识记单词本该结合语境深化理解,到后期再按所学专业和工作需求来补充相关专业术语,所以立刻扔掉你手中的词汇书,在各种听力和阅读材料中学习单词、积累单词才是正道!
最需要的是合理的时间投入,把时间放在追求英语的流利和精准这两大方面是最合理的“投资”
英文语流组成有三大块:pronunciation、intonation/speech music和liaison/word
英语学习,任何方法只要坚持做,其实都是有效的。评价一个方法好还是不好,无非是看效率、普及性以及成功率等指标高还是不高。
1.3 为普通人打造的学习方法
1.3 为普通人打造的学习方法
1.3.1 不痛苦地把英语学习坚持下去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了各种不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方法,想必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我们能给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了吧。
It's now or never.(现在就付诸行动。)
五大策略:
(1)避免社交网络的干扰;
(2)通过写日记进行自我监控;
(3)以设立小目标为开端,牢记循序渐进的道理;
(4)养成立即行动的好习惯;
2.1 学习的准备
赖老师本人是少见的语言大师,言语诙谐幽默,谈笑之间展现深厚的语言功底,让学生受益无穷。其播讲材料乃是初级水平和零基础的同学入门学习英语的最佳选择
2.2 第一关:攻克变速纯正播讲类材料(中级)
《赖世雄美语音标》
由克拉申亲自推荐、由杰夫·麦奎兰(Jeff McQuillan)开发的ESLPod(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Podcast)非常适合英语中级学习者使用
·Introduc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美国简介》)
·A Day in the Life of Jeff(《杰夫的一天》)
·A Day in the Life of Lucy(《露西的一天》)
·Interview Questions Answered(《面试问题回答》)
·English for Business Meetings(《商务会谈英语》)
·Using English at Work(《工作常用英语》)
听写是一种极度低效的学习方法,非常不建议将其作为学习的主要手段。
如果单词中没有r这个字母,就绝对不要发卷舌音!如果记不住,那么以后说话时,不管r在单词中间还是结尾,统统省略,不要发卷舌音!
2.3 第二关:突破常速多口音的EnglishPod(中高级)
(1)American Pronunciation Workshop(《美语发音教程》,以下简称“APW”)
(2)爱荷华大学的口腔剖面
2.4 第三关:American Accent Training(《美语发音秘诀》)(高级)
我个人的建议是先浏览一下目录,把书的编排结构搞清楚,然后从头到尾通读几遍。
接着一边看书一边听音频,从头到尾反复听几遍,在清楚脉络和结构的基础上,这样做可以让听力技能飞速提高。然后,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重点突破,具体说就是去做每个章节的练习题,也是跟着音频做。
2.5 英语语法的学习
《语法俱乐部》
《语法俱乐部》的结构则很简单,分成三篇:第一篇介绍了简单句;第二篇介绍了复合句与复杂句;第三篇介绍了简化从句和倒装句。
The Elements of Style(《风格的要素》)和On Writing Well(《英文写作指南》)
2.7 外篇:感受韵律之美——英文有声书欣赏
福克斯是英国著名演员,气质既恬静、温婉,又清新、高雅。
选择书时要注意这五点:书写得简单,书写得好,朗读者朗读得好,朗读得不快,而且你得非常有兴趣。
Part 3 透析法大战英文原著
“把英语用起来,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这门语言,要将听、说、读、写全部实现‘英文原著化’。”
3.1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英文原著
透析法谢绝简写版,例如“书虫”系列和“床头灯”系列。
如果觉得一本原著太难,看不懂,就换简单一些的来看。英文原著中有大量写给小朋友的书,内容比其他书的简写版还简单,并且绝对原汁原味,保持了原著的本色。
不太建议你选择已经读过其中文版的原著,因为只有看未读过对应中文版的原著才能确保你获得纯粹的透析能力。
3.1.2 从哪里可以获得英文原著
说起英文原著,我们首先会想到传统的纸质英文出版物。
纸质英文原著一般比较昂贵。
国外免费原著下载量常年排在前几名的有
选定原著之后,必须一读到底,浅尝辄止是大忌。
每本英文原著只需读一次,切忌读完又读,除非你要研究它。现在的世界信息大爆炸,绝大多数信息你只会接触一次,所以要习惯永不回头。
对于一本英文原著而言,“读下去”比“学生词”的意义大得多。
本书最开始的一万个单词里不重复的词汇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首万词不重复词数”)
尽管“魔戒”第一部和第三部都进入了首万词不重复词数排行榜(从多到少排列)的前十名,但很多读者一旦读进去就会沉迷其中。这就说明生词并不是一个绝对性的问题。兴趣也很重要。
蓝思值:句子复杂程度的科学测算
首选“神奇树屋”系列前四本和“鸡皮疙瘩”系列前四本
兴趣的力量是无穷的。
3.2 手把手教你透析英文读物
自己学过、查过的单词,但已经想不起它们的意思时,一定不要不懂装懂,否则就是自欺欺人。
以纸质书为例,你完全可以跳过卷首的作者简介和相关评论等辅文
进行50%自适应查词,即隔一个生词查一个,只查一半生词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的电子词典那么方便,全部都查不行吗?”
绝对不行!那样就会沦落为缺乏效率的“精读”了。查生词必须有阅读量的支持,如果一味地查生词则读英文原著的速度就会特别慢,你很快就会厌烦,进而可能半途而废。
在透析法阅读的过程中,没查的词被“透过”,查过的词被“析出”,合称“透析”。
从第二天开始,在读英文原著之前,你要对电子词典上单词本里的单词进行滚动复习。建议只复习最近七天之内查的单词。只要看见英语单词后能想起中文意思便可以了,想不起来的就点开看一下解释。
不建议使用各种背词app扩充词汇量——透析法的重点永远是英文原著,单词只是中间的变量,电子词典只是辅助工具,切莫喧宾夺主。
存入生词本时间较久的单词,例如超过七天的,无论你记没记住,就都没有必要继续复习了。
猜这个生词在英文原著语境中究竟是什么意思,然后“脑补”出完整的理解。这个操作是透析法的关键之处,你要允许自己猜错,允许理解出现偏差,但绝不允许因跳过去不猜而造成理解的缺失。
句子中的每个词都懂,但组成一句话就不懂了
猫腻一:熟词僻义
猫腻二:暗藏词组
3.3 保证透析成功的训练计划
七天行动1:置之死地而后生
背词典、背《新概念英语》之类的方法都是容易让人坚持不下去的笨方法
翻开原著,不少生词、似懂非懂的词让你心里痒痒的,你会忍不住想多查几个。这时,你要切记“隔一个生词查一个”的原则。
前七天是最凶险的,其中任何一天不能完成任务,都会导致士气土崩瓦解——“我昨天完不成,今天更加够呛”。
七天行动2:欲速则不达
还有学者发现,美国的普通大学生读小说类课外书的速度为每分钟250~350个单词,读得快的人可达到500~700个单词。
3.3.3 读到翻页之前绝不做其他事情
3.3.4 长期激励:承诺一年读10本原著
3.3.5 每读完一本就写透析记录
我在透析记录中记下的是一本英文原著有多少词汇,以及我查了什么生词,并且摘录写得好的句子,然后再写点儿读后感。
3.4 上了轨道之后的透析效果
3.4.1 记忆效应1:单词会反复出现
透析的时候,你可能会碰到以前查过的词重复出现,但意思却想不起来的情况。这属于正常现象,你可以用电子词典再查一遍,但不存入生词库,也不占用该页的查词“名额”。如果实在觉得陌生,也可以把该词当作全新的单词再处理一遍,同时占用查词名额。
3.4.2 记忆效应2:单词的背景很强大
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指出,与情感关联密切的记忆最为牢固,因为大脑中负责情感处理的“边缘系统”与皮层中的记忆中枢在功能上紧密相连。
3.4.3 英文原著为口语源源不断地输送“弹药”
透析法像生产流水线般将原著中的英文源源不断地送到你的眼前,让你根本无须也无暇做其他不必要的操作,只需要被动地接受高密度的输入,接受一切语法、词汇和文化知识,令习得效率逼近最高极限。
4.1 职场充电和英语学习两不误
4.1.1 透析自己专业领域的英文原著
Step 1商业小说
Step 2商业励志书
Step 3商业教科书
Marketing、Management(《管理学》)、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reakonomics
值得一读
One More Time: How Do You Motivate Employees?
“满意”相反的是“没有满意”,与“不满意”相反的是“没有不满意”。
他把第一个维度称为“激励因素”,指的是能给人带来满足感的东西,例如工作具有挑战性、业绩获得认可、个人在工作中获得成长等。他把第二个维度称为“保健因素”,指的是不能带来满足感,但缺少了就会招致不满的东西,例如社会地位、人身安全、工资福利等。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高级表达”,比如使用相对高级的词汇、固定的英语搭配、西方文化中的地道表达,甚至引用名人名言。
现在,你可以在透析的过程中加载一项简单任务:积累模板。
4.2 手把手教你写好英文简历
这哪跟哪
找工作用的简历尽量不要用PDF格式,因为这种格式不容易修改,一定要用Word格式。
这种说法感觉经不住推敲,表格式的样式也极其自由和丰富
因为一般HR都不太喜欢表格式的CV
总结:
以上就是最实用的英文简历的写法,我们再总结和复习一下六个重点。
(1)尽量不要超过三页,最好只有一页;
(2)不要用表格格式的CV;
(3)文档名一定不可简单地写成“CV”或者“简历”;
(4)中英文简历一定要格式一致、内容对应,且要放在一个文档里;
(5)简历内容应该包括Personal Information、Education、Work Experience、School Activities等几项,每一项都有严格的格式要求;
(6)简历每一条内容末尾不要加任何标点,不可使用完整的句子,只能使用短语性文字。
附录1 生活英语小贴士
将英语作为工具,在生活中和周围的人说英语,自己打造语言环境,形成自己的口语圈。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此主要有两种对策:满灌冲击和系统脱敏。
满灌冲击是一种很激进的方式,它的原理就是一下子单挑最高强度的焦虑,适应之后就什么都不怕了。例如,发誓从此只说英语不讲普通话,或者突然冲上主席台对在场的所有人说英语
你想打开窗户,必须主张掀掉屋顶,鲁迅的开窗理论
满灌冲击是一种很激进的方式,它的原理就是一下子单挑最高强度的焦虑,适应之后就什么都不怕了。例如,发誓从此只说英语不讲普通话,或者突然冲上主席台对在场的所有人说英语
系统脱敏则是比较缓和的方式,具体做法就是建立一个英语口语圈,让你在非常有安全感的情况下开口说英语。
第二步,重复上述步骤,尽可能把特别熟悉的人都拉进口语圈,搞定一个算一个。
第三步,将口语圈扩展到非熟人。
当时的窘态堪比表白,心跳加速、呼吸困难、面色发白、四肢发冷等神经系统反应全都出现了,这是典型的满灌冲击。可怕的“灾难”并没有发生,女生一没有扇我巴掌,二没有大喊“非礼”,我的焦虑反应就迅速消退了,生理指标随即恢复正常。
1.4 电脑壁纸透析英语矩阵
《美国传统词典》的解释是词典驱动(1)8大权威词典中最厉害的:
哪8大,待查
《美国传统词典》的解释是词典驱动(1)8大权威词典中最厉害的:
附录2 资料合集
经典、畅销英文原著100本
附录3 参考数据
来自英语词汇量测试网的各年龄段英语国家人士人均词汇量对照表
3.2 来自英语词汇量测试网的非英语母语人士出国年限与人均词汇量对照表
来自英语词汇量测试网的非英语母语人士出国年限与人均词汇量对照表
点评
书中的很多英语学习方式值得借鉴与尝试,而且如果一旦开始,就不要停下来!
另外,鉴于奶爸的各种“传说“,其实在书中也有一些不好的观感。
总之,是一本实用的英语学习类书籍,但是行文和很多论证严谨性不足。书中用了大量用户范例来论证。从读者看来,其一对真实性存疑,其二如果真实,也会对效果或者对普适性存疑。
